南极天文技术中心简介
遥远的南极大陆为天文学提供了一个仅次于太空的观测环境,大量观测和理论研究表明,南极冰穹A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将为天文观测提供一个绝佳的窗口,为研究诸如太阳系起源,早期宇宙和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等重大问题提供一个新机遇。
为落实研究所“一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制南极天文观测设备的优势地位,结合南极天文研究的发展态势,有效组织实施“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南极天文台”的立项建设,2012年3月研究所成立“南极天文技术中心”。
“南极天文技术中心”的发展定位为:制定研究所南极天文技术发展战略,开展南极天文观测设备的前瞻性关键技术研究;负责“十二五”南极天文台的立项、建设;负责在研的有关南极天文课题/项目的管理,同时多渠道争取课题和经费;负责南极天文科考队员的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负责极端环境实验室规划与建设等。
自2006年开始,南京天光所科研人员即开始了南极天文仪器的研制,从中国之星小望远镜阵CSTAR,南极视宁度测量仪DIMM,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到南极昆仑暗宇宙巡天望远镜KDUST的预研,望远镜的口径逐步增大,功能日趋复杂,在极端环境下的望远镜关键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与之同时,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有科研人员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内陆考察,伴随着我国南极首个内陆站――昆仑站的选址、建设,为南极内陆天文科考乃至内陆考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第25次南极内陆考察天文队员宫雪非研究员在现场成功大修了南极内陆自动天文观测站的发电机部分,并对仪器设备进行了出色地维护,首次实现了天文仪器在南极内陆全年无人值守远程控制正常运行,完成了中国天文观测站的首个越冬工作。
第26次队胡中文研究员对CSTAR望远镜进行了维护和校准,还安装了新的天文仪器;
第27次队温海焜队员除了维护能源和通讯平台之外,利用我所自行研制的视宁度测量仪器DIMM完成了夏季3米高度的视宁度测量,获得了实测数据;
第28次队杜福嘉、李正阳和张毅三名队员与其他队友一起通力合作,利用极其有限的工作时间成功安装了首台主镜680毫米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1以及新一代能源与通讯平台PLATO-A。
第29次队徐灵哲队员对AST3-1的结构、控制及圆顶等各部分进行了成功的维护。
截至目前,南极天文技术中心已派出7名队友参与了我国南极天文科考,并将在未来的南极天文台建设中承担重任。
南极天文技术中心目前建设有高低温测试实验室,拥有1立方米高低温交变试验箱和2.4立方的低温低压试验系统,低温机电测试平台,多通道温度巡测仪,Lansmont三向测振仪等实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