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罗阳:祖国和人民离我们很近
题记:罗阳很平常,平常到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影像资料,甚至翻遍5年的《中国航空报》几乎找不出一篇有关他个人的报道;平常到曾经在考察干部时,很多人都认为他胆小没魄力;平常到逝世之后,记者在网上查不到他的任何资料。
罗阳很不平常。他在30年职业生涯中,不为名不为利,用勤勤恳恳的付出,默默地坚守着内心的一份向往和执着,殚精竭虑,矢志不渝。不平常到一辈子坚韧地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
一个人,平常到人们几乎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离去,才让人们突然发现他的不平常,发现他的高山仰止。
“报告总指挥,我是XXX型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飞机已经准备完毕,状态良好,请求起飞!”这样的首飞报告,以前十年八年才能有一次,就在今年10月底11月初的4天内罗阳就报告了两次;
曾经,中航工业沈飞很多年只干一个型号,罗阳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5年中,并行研制5个型号;
同样的型号,国际航空大国用3~5年才能研制出来,罗阳带领沈飞仅用了不到两年;
今年8月,“辽宁舰”入列时,仅仅两个多月,歼15舰载机就成功完成了最关键的着舰试验。
……
当歼15舰载机完美着舰的那一刻,罗阳的生命却轰然陨落,令人扼腕唏嘘。
碧海蓝天间,歼15舰载机的英姿,永远定格在他的视线里。
从那一刻起,罗阳这个默默无闻的名字,与“英雄”连在一起,感动了全中国。
再苦再难也要往前走
罗阳让飞机制造从原来的“大针脚缝棉袄”变成了现在的“刺绣”。这一切,没有大局意识是不可能做到的。
人们记住罗阳,是因为航母和歼15舰载机。
舰载机研制生产任务挑战空前,要求严苛。
歼15舰载机的总设计师孙聪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航母战斗群是集飞机、舰艇和潜艇于一体的完整攻防作战体系。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的话,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
为了铸就这把国之“利剑”,罗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孙聪告诉记者:“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看起来大同小异,但航母甲板长度只有陆基机场的1/10,其起降区域、起降方式、作战使用、舰面保障以及严酷的舰面电磁环境和海上环境等,都是陆基飞机所没有的。”
因而,舰载机与普通陆基飞机并不是“堂兄弟”或者“表兄弟”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许多本质差异。根据国外的经验,二代陆基飞机改舰载基本都是失败的,三代以后改舰载的,其改进工作几乎也是全新的型号设计,只有个别的系统或布局上有一些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
这就意味着,舰载机在几何、结构、气动、材料以及机内系统等符合“舰载适配性”的原则,进行全新的设计。
而对制造工艺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单单拿拦阻钩来讲,就需要克服材料、焊接、表面处理等多个难题。相对于折叠机翼、导管以及起落架系统,拦阻钩还算是简单的。
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迫着我们,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
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所面临的困难超出人们的想象。
而且,这一切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且,与歼15舰载机同时研制的,还有不止一个新机型。
作为研制现场总指挥的罗阳,要协调设计和生产部门,要协调200多家协作单位,要协调军方和生产单位的各种关系,协调会经常要开到下半夜,每次开会都几十个人,一个人代表一家单位……
作为主机厂总经理的他,还要管理试制、生产、调试、试飞等每一个环节,几十万个零部件的飞机,任何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出问题,飞到天上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可是,罗阳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压力大!
罗阳的头发很快变得稀疏。
平和的他,脾气也渐渐变得暴躁,常常眉头紧锁……
怎一个“难”字了得!可是,再难也得往前走啊!
开始制造前,总经理罗阳与公司26家基层单位签订了“军令状”。 左手“军功章”,右手“军令状”。歼15舰载机的制造,一开始便充满了“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迈。
2008年7月8日,罗阳签署了“关于确保完成歼15飞机研制任务令”,这是自沈飞历史上以来第一次以“任务令”的形式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任务令”上赫然写道:公司强令要求,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以完成政治任务的高度,认识任务目标和节点,按照已经制定的项目赶工计划不折不扣地执行。
性格温和的罗阳,做起事情来,严格得让人肃然起敬。
舰载机项目有三大特点,一是新,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二是难,运用了大量以前从未用过的关键技术,需要攻克的补给重大攻关课题就有好几个;三是急,绝大部分制造任务要在1年多的时间内完成,而以往的型号研制生产周期往往要3到4年。
罗阳作为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与设计部门及时研讨,采取了一种依托管理创新的“非常规”打法。
写博客式的并行工程
以前的新机设计和制造模式,业内人称之为串行模式,先由设计部门画图,再交给工厂去制造,在信息化没有普及的年代,一家飞机的设计图就有20多万张,可以堆满整整一个屋子。只是发图就要用两三年。
而借助信息化手段,现在新机研制运用的是并行工程,完全实现了三维电脑发图。
沈飞副总经理苗玉华用写博客来比喻并行工程,作者随时写随时发,读者随时点评,作者就可以随时改进。产品设计与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高度交叉和并行。业内把技术成熟度分为5级,以往必须设计到5级是才能进行技术准备工作,而这一项目上,技术成熟度仅到达3级的时候就开展并行工作。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沈飞平均每天有150余名技术人员前往中航工业沈阳所,参与并行工程。研制周期被大大缩短。
打包式的项目管理
在罗阳的推动下,沈飞大胆地把引入新机研制,按产品结构树把同类的工作打成工作包,每一个工作包都有自己独特的编码,该工作包的属性、周期、装配关系等一目了然,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寿命管控。打导管实样对型号研制至关重要,项目组几乎调动了沈飞所有的资源,凡是干过导管工作的人员,厂长、退休干部、检验员、转岗职工,从外单位借来的技术人员,全部参与协同作战。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在民机研制的国际惯例中并不鲜见。罗阳把它引入军机研制,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按照型号任务计划、产品特点、技术难度,单靠沈飞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是没办法按节点要求完成研制任务的,罗阳和他的同事们,把目光投向了公司以外更广阔的天地。
中航工业集团的兄弟单位,成了他们寻求合作的首选。洪都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成为12种产品的综合供应商。仅仅是工装制造一项,就形成了全行业的大协作,从哈飞、西飞、成飞、上飞、陕飞,到贵航、洪都,所有的飞机主机厂家都参与到工装设计制造中。
还有一部分任务,经过降密以后,委托给集团外的国营企业乃至一些民营企业来设计制造。
说起罗阳在这个项目中的贡献,沈阳所总设计师王永庆如数家珍:“建立了新的组织模式‘IPT 快速反应中心’,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并行工程,带来了新的研制流程——50多分顶层文件定义流程,大量使用了新的研制手段:二维发图、模拟量传递、三维发图、数字量传递、数控加工等。”
“最重要的是能够确立这种管理思想。”王永庆强调。
王永庆用一个形象的比方说,罗阳让飞机制造从原来的“大针脚缝棉袄”变成了现在的“刺绣”。“这一切,没有大局意识是不可能做到的。”
歼15舰载机研制项目,用实践彰显了中航工业大集团战略的独特魅力和非凡价值。
总装完成后,在最后的几个月中,罗阳每天都要往试飞站跑。在上舰之前,歼15舰载机已经进行了超过1000小时的成功试飞。
终于要上舰试验了。
这是最后一关,之前的所有努力,都要在这一刻接受检验。孙聪告诉记者,从歼15缓缓移向起跑点、起飞,到最后顺利挂上阻拦索,成功着舰,威风凛凛地停在宽阔的航母甲板上,他几乎是大气都不敢出,紧紧攥着的手心里全是汗。
与罗阳一起上舰的中航工业黎明公司总经理孟军回忆说,罗阳总是小心仔细的查看每一次起降……
直到最后一次成功着舰。
每一个在场的人都热泪盈眶,罗阳紧锁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生性平和的他,激动地对孙聪说:“完美收官!”
平时总是躲着镜头走的他,很高兴地和战友们合影留念,威武的航母和辽阔的碧海蓝天做背景,罗阳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平和微笑。
上舰的第五天,站在航母的舷梯口,罗阳和孙聪还在雄心勃勃地筹划未来的工作:“要好好总结总结歼15研制的模式、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想想如何提高质量问题,如何把新的方法推广到现役飞机上,企业如何更好地发展。”
谁知,这竟是他们的诀别。
罗阳在舰上就已经感觉不适,但他顾不上自己,他坚持着,航母靠岸的当天早晨,他没有吃早饭,下舰以后,他连与战友拥抱的力气都没有了,请求前来接舰的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替他出席晚上的庆功宴。
感觉到不对的谢根华,把罗阳紧急送往医院……
几十年来,罗阳每天总是很早上班,很晚下班,从来没有请过假的他,第一次向书记请假,请了一次长长的假……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也没有参加庆功宴,匆匆赶到医院,见到罗阳的遗体,堂堂七尺男儿,失声痛哭……
8月份,“辽宁舰”入列时,海外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需要1年半的时间,没想到仅仅两个月以后,歼15舰载机就成功着舰。
其意义超过它本身,关键技术全面得到验证,还摸索了一条培养飞行员的方法。
在沈飞,与歼15舰载机同时在研制的新机型,还有好几个,其先进性毫不逊色……
“我以我血荐轩辕”, 歼15舰载机创造了一个奇迹。林左鸣说,这一奇迹的背后,是像罗阳这样千千万万航空人的不懈努力。
正是有罗阳这样的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忘我付出,才有中国航空工业的不断进步,近5年,中航工业研制的成体系的新机型超过了往年的总和。
这份事业值得一辈子去托付
这位排球场上的主攻手,在职场上做了多年优秀的“二传手”。
罗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就遭遇了中国的军工企业的低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防任务少,军工企事业单位职工待遇很低,而当时中国下海出国潮兴起,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军工人的信念和价值观。
1982年罗阳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分配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到80年代末,军品任务陡降,研究所甚至靠借钱给员工发工资。像罗阳这样的技术员,月工资不足百元。饭量大一点的男同志,工资都用来吃饭都吃不饱。
正是那个“造飞机不如卖烧鸡、搞导弹不如卖茶蛋”的年代,科研人员纷纷停薪留职到深圳等地下海,一时间,“孔雀东南飞”成为一种潮流,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军工企业人才流失非常严重,有的单位竟超过70%。
与罗阳前后分配来的大学生,也纷纷离开。
比罗阳晚毕业两年的赵波(现任中航工业气动院院长),曾经做过一次测试:香港一家制材公司在沈阳招聘部门经理,赵波递了一份简历,面谈的待遇是月工资800元。将近10倍的差距,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数字。
29年后,同学聚会,赵波发现,班里很多赚了钱的同学,其实挺羡慕自己:“因为我们做的事,与国家的安危有关。我们在做一项神圣的事业。”
而罗阳,连测试都没想过。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想要挣钱,别干国防。
罗阳的大学同学、沈飞副总经理祁建新告诉记者,罗阳很聪明,当年的高考的分数很高,选择航空,是感觉航空很神秘,想看看,学过以后才觉得,航空值得一辈子去托付。
赵波说,“做事”和“做事业”有很大差别,做事是功利性的,事情只有与“业”联系起来,与“行业”联系起来,对国家对社会形成影响力,才能是事业,你即使只是这事业中的一颗小小的粒子,也是有意义的。我们喜欢这种有意义的感觉。
罗阳和赵波,还有李玉海、方玉峰、孙聪、王宗文、刘华翔等一部分人留下来了,问他们问什么不走?他们只是淡淡地说,信念吧,还有对航空的热爱。
这7个人,后来组成了沈阳所的新班子,这就是在业内声名远播的“七匹狼”团队,如今,他们都担任了中航工业总部和各单位的重要职务。
这个故事成了沈阳所给员工做入职教育的经典案例。
罗阳真的把他的一辈子托付给了航空工业,无论职务高低,无论工作多难,都无怨无悔。
在罗阳的职业生涯中,他亲手辅佐过两位资历比他浅的总经理,把他们送上了更高一级的发展平台,而他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基层默默耕耘。这位排球场上的主攻手,在职场上做了多年优秀的“二传手”。
第一次是在沈阳所所长刘春义退休时,当时已是党委书记的他,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人选。然而当组织上考虑到像他这样有亲和力、有包容性的书记不可多得时,就推举了副总经理李玉海接替所长职位。集团公司怕罗阳想不通,派袁立本来做工作,人们没想到的是,不太会开玩笑的罗阳,那天很潇洒地开了个玩笑:“玉海你大胆地往前走!”罗阳不会做什么表面的姿态,他认认真真地做自己分内的工作。几年之后,李玉海被提拔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
第二次是在2002年,沈飞的书记退休了,万人大厂需要一个优秀的书记,同时,也考虑到厂所融合和人才交流的需要,组织决定将罗阳平调到沈飞做书记。罗阳二话没说,这一干又是5年。这一次,他把沈飞总经理李方勇送上了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
没有抱怨,没有情绪,没有推诿,平和地干着自己该干的事情。就像他担任沈飞总经理以后提出的“恪尽职守、不负重托”责任理念。他对“恪尽职守”的解释是:企业每名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岗位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好分内应做的事。
罗阳活着的时候,奖项很少,仅有辽宁省劳模和“航空报国金奖”。
罗阳的一生,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而他推脱掉的荣誉,不计其数。有一年,罗阳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但他却把这一荣誉让给沈飞数控加工厂铣床工胡长国。他把“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章,亲自挂在胡长国的胸前,并且语重心长地说:“胡叔,真不容易。这个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章,我们沈飞有10多年没有生产一线职工获得,获得这个荣誉,我们都得珍惜。”
罗阳牺牲前,沈飞组织部偷偷背着他报了“航空工业十大优秀党员”,他得知后,把负责这件事的组织部副部长李玉山批了一顿,说,我们那么多副总都非常辛苦,应该把荣誉给他们。
这就是罗阳的取舍哲学。
刘春义说,考验一名干部是不是优秀,就是要看在荣誉面前是让还是抢,在苦难面前是退还是进。
按照这个标准,罗阳无疑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干部。
权力是一种责任
领导干部要有一种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工作殚精竭虑,勤勉敬业;有一种“等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使命感。
“凡属于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干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的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自己对自己加一层责任” 梁启超的这段话,被罗阳写进一篇文章里,同时也成为他的座右铭。
他把“恪尽职守,不负重托”树立为沈飞公司的核心理念。
罗阳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责任”。而作为一个集团公司的掌门人,在他看来,总经理这个角色责任就是,一头挑着国防建设、航空报国的神圣使命,一头挑着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的群众期望。他说,现代企业制度是授权委托责任制,在受托人与被授予权力与利益的同时,也被赋予了责任。从道德层面上来说,履行职责即是履行契约。
为了这个约定,他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亲笔为他写了悼词,总结了罗阳的成绩:“在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恪尽职守、不负重托’的责任理念、‘严慎细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感召和培养了一支能打赢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夯实了企业发展的根基。他大力推进实施‘严格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用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文化,加强团队建设,完善责任机制,梳理管理流程,极大提升了效率和效益。为中航工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罗阳说,具有“恪尽职守,不负重托”责任理念的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有以下表现:一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本职工作,有一种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工作殚精竭虑,勤勉敬业;有一种“等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使命感;有一股抓不好工作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不取得实效决不言退,不实现目标决不收兵的劲头。
在他带领下,沉寂已久的沈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号层出不穷,产值连年翻番,科研生产连创佳绩、民机产业走向世界、基础管理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利润年均增长3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企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有过刚参加工作时人才流失的痛楚,罗阳走上领导岗位以后,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让科研人员得到更多的认可、得到更多的实惠,有尊严地生活。
1995年,罗阳担任沈阳所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为了留住人才,他提出组织劳模到香港旅游。这对于并不富裕的沈阳所来讲,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这在当时还比较封闭的军工企业,是很有突破性的想法,“值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导向。”沈阳所老所长刘春义说。
后来,罗阳担任沈阳所书记,积极提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2002年罗阳调到沈飞,特别是5年前担任沈飞总经理以来,特别提出,职工的工资只能涨,不能降。近年来,罗阳设立了很多奖项,总经理特别奖,年度特别贡献奖、每周一星、四好班子、功勋员工等等。这些年,沈飞的事业红红火火,职工收入快速提高。
罗阳对人的尊重、谦和,沈飞和沈阳所的人有口皆碑。
在员工心里,罗阳就像一位邻家大哥。王凯给罗阳当了10年司机、除了大年初一就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早出晚归,常常回到家家人都已经睡了,上班走的时候,家人还没有起床,而他居然说,这10年,他过得很幸福:“因为罗总把俺当亲弟弟一样看待。”
近年来,沈飞的新型号任务非常繁重,职工们都驻厂加班。新机试制部盛斌的父亲生病住院,但是为了型号任务的完成,他只是利用休息时间匆匆看一眼就回来,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盛斌所在的生产技术党委工会主席和组织部长去医院看望,罗阳知道以后,委托总工程师袁立和军代表去看望老人,并为他送去慰问金,说,您的儿子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感谢老人家的支持,请老人家谅解。老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试飞站的工作条件很艰苦,特别冒着冬天零下20多度的寒冷在外场工作。罗阳为大家配发了“暖宝宝”,把公司最好的大巴车调来,打开空调,让大家取暖,还配备了热水和热咖啡……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员工都记在心里。“现在才知道,这叫以人为本。其实,罗总一直是这样做的。”沈飞试飞站站长张晓强说。
罗阳,用他的尊重和爱护,关心着每一位为事业发展做着贡献的员工。
罗阳,也用他的行为,倡导着一种文化,告诉人们,从事神圣事业的人应该得到的尊重。
然而,追求完美的他,对错误的惩罚也毫不含糊,而且,从来都是板子打在干部身上,福利放在员工身上。有一次,因为一次质量问题,他被集团公司通报批评,回到沈飞后,罚款10000元,对相应的责任干部也做出了严肃处理。
工作追求完美的他,生活却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午饭常常是一晚面条,晚饭常常是一个肉夹馍外带一碗加了辣子的凉皮,一块电子表带了好多年,帆布的表带磨毛了,他用碳素笔描黑了继续戴……不是在乎钱,而是他觉得这些实在太不重要。
他一门心思都在工作上。
侠骨柔情
罗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保持着奔跑状态……
罗阳很忙。
到了后来,就更忙了。
年轻的时候喜欢打排球,从到了沈飞以后,10年里,再没玩过。
每一架飞机有几十万个零部件,每一型飞机有好几架飞机,同时在研制的新机有五六种型号,每一架飞机都不能有任何闪失……撇开复杂的技术攻关不说,但就造飞机的物理过程,就已经可以想象,罗阳和他的团队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但是,每一个人熟悉他的人,都没有听他说过累、说过压力大。
他把所有的压力默默地一个人扛着。
他早出晚归,经常在车上坐着就睡着了。
但无论多累,只要他能在晚上七八点钟下班,他总要先绕道城里,看看年迈的妈妈。有时候太累了,他就躺在床上,妈妈拉着她的手,和他唠嗑,唠着唠着,他竟然就睡着了……
出差回来,也是先去看看妈妈,然后再去上班。
无论多忙,只要他出国,就会给妻子买一些实用的东西,双立人的刀具、炊具、羊毛被……爱人颈椎不好,他从国外带回来颈椎枕……
他从国外带回来一套咖啡具,于是,逢年过节,他就会邀请一帮老友,亲自磨咖啡,煮给他们喝。
这样的闲情逸致,已是两三年前的回忆了。
看着他实在是太忙了,有人劝他歇一歇,他总是说,忙完这阵子就好了。
然而,正像李玉海所说,航空工业是跑完一个马拉松,接着是5公里自行车,再接着下一个马拉松加15公里竞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
罗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保持着奔跑状态……
“罗阳,你太累了,好好睡吧!走吧,咱们回家。”妻子王希利和他的战友们一路小心护送,把他接回家。
罗阳,你可知道,妻子每天夜里,还给你留着门,听到你的脚步声,就会给起身为你开门……
罗阳,你可知道,平常都是你去看妈妈,今天妈妈来看你了,一次一次抚摸着你的脸,一次一次拉起你的手,让妈妈再和你唠唠嗑……
罗阳,你可知道,同事们舍不得你呀,带你重新走走你这一生走过的路。他们为你送了一程又一程。飞机跑道上没有灯,沈飞员工的私家车一辆挨着一辆排列在跑道旁,车头向西,几百盏车灯齐齐点亮,为你照亮回家的路……
罗阳,你可知道,无数网友为你竖起大拇指,留下了滚烫的感动……
罗阳,你可知道,辽宁舰航空部门的官兵面向滑跃板集体默哀,我国第一艘航母为你鸣笛……
罗阳,你可知道,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工业英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一系列追授的荣誉,是祖国和人民颁给你的军功章。你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一一拒绝了。
尾声
3年前,也是一个为型号鏖战的年末,记者问罗阳:“祖国和人民,这些崇高的字眼,似乎距离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点遥远,你们的型号研制任务又是如此繁重,你们是怎么激励员工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的?”罗阳淡淡一笑,轻声说:“祖国和人民距离航空人,不远。”
是啊,祖国和人民,从来都是和航空人息息相关的,是耸立于航空人心中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是流淌在航空人血液中的永不放弃的神圣使命。
罗阳,就是千千万万航空人中的一员。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转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网:http://www.avic.com.cn/cn/lyzt/zdxw/3835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