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目前实验室共有科研人员 54人,院士2人,研究员13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15人。
主要学术带头人介绍
崔向群,天文仪器与技术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室总工,中国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国际天文学会( IAU)第9委员会组委。曾任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曾参加我国1.26米红外望远镜的设计和研制。1985年至1994年参加英国焦吉班克(JodrellBank)射电天文台38×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MKII和76米口径射电望远镜MKI(Lovell望远镜)的精度提高的改造工作以及欧洲南方天文台本世纪末最大的天文光学望远镜VLT(4架8.2米光学望远镜)的研制工作。1994年回国至今参加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简称LAMOST)的立项和研制, 任项目总工程师。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精度大口径天文镜面磨制技术”的研究(包括主动抛光盘磨制深度非球面和大口径超薄镜面磨制技术),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04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主持“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我国 30-100米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方案和关键技术预研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南京市劳动模范、中科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 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专家 。
朱永田,天文仪器与技术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文光谱和高分辨成像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天文学会 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曾先后参加了我国 2.16米望远镜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红外成象光谱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九五”重点项目“高精度大口径天文镜面磨制技术” 等项目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主持完成系列空间遥感器的景物模拟器研制。1999年和2001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分别参加了美国9米Hobby-Eberly望远镜(HET)的高分辨率光谱仪(HRS)研制工作和英国8米Gemini望远镜高分辨率光谱仪(bHRES)研制工作。现主持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的光谱仪器研制。分别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
李国平,天文仪器及精密机械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室主任。曾先后参加了我国首台球载红外望远镜、陕西天文台 1.05米光学天文望远镜、日本1.01米光学天文望远镜、光子计数光度计的研制工作,主持研制了南京大学63厘米光学天文教学望远镜。与他人一起提出了不对称四翼粱副镜支撑新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望远镜上。解决了室外大面积透明防护问题,并获得国家专利。现参加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简称LAMOST)的研制,担任LAMOST项目总工艺师、工程指挥部成员。作为负责人之一完成“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该项目获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袁吕军,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工艺与光学检测专家,研究员, 现任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镜面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天文光学系统的装调和天文大镜面的光学工艺与检测,包括新型光学材料的大镜面天文光学工艺的研究;大口径主镜轻量化工艺;高精度非球面加工工艺及检测。多年来先后完成了多台重大的天文仪器的光学系统调试和天文大镜面的光学工艺与检测工作,完成了多块高精度、大口径镜面的工艺和定量检测;参与和独立完成多项科研课题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 S-H夏克哈特曼镜面定量检测课题”中的CCD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刀口仪初定量检验研究、用于哈特曼检测课题中CCD拼接的研究。以及2.16米望远镜、口径600毫米多通道望远镜、三型光电等高仪、太阳光谱望远镜等仪器的光学装校工作。
李新南,主要从事大口径天文光学非球面工艺与检测研究,研究员,江苏省政协委员。现任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镜面实验室总工。 1999年1月-6月作为中科院高级访问学者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研究。承担过多项高精度的大口径非球面研制工作。参加并完成了天文口基金课题“反射式施密特望远镜的初步研究”的研制工作。作为负责人之一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九五”重点项目-“高精度大口径镜面磨制技术”,具体负责大口径超薄镜面磨制技术的研究,该项目获2004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任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简称LAMOST)光学子系统负责人,负责该望远镜光学系统中61块1.1米六角形拼接子镜的磨制和检测工作。
毛伟军,光学仪器专家,研究员。现任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太阳仪器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天文光学仪器,特别是太阳仪器的研制工作。曾参加天文光干涉系统样机研究课题,负责光学系统的加工检测及样机的总装;参加全息干涉检验非球面镜面的研究;负责完成环抛机加工薄镜面的试验;负责多台高精度双折射干涉滤光器的光学研制等工作,如日本国立天文台的 0.125A/6303A,0.2A/6337A,0.1A/5324A,0.2A/5303A;韩国国立天文台的0.125A/6303A,0.2A/6337A,0.25A/6563A;日本HIRAISO的0.25A/6337A;日本明星大学的万用滤光器UBF;日本京都大学的0.125A/6303A,0.25A/6563A等双折射干涉滤光器的研制;印度天地物理研究所,德国Kiepenhuer太阳物理研究所紫外滤光器的改进工作。现担任太阳仪器实验室负责人,主持全日面太阳磁场望远镜的研制;负责BBSO天文台红外滤光器的研制;主持南京大学太阳望远镜(MWSOT)的研制。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或刊物任职情况
崔向群研究员曾担任 国际天文学会 (IAU)天文仪器与技术委员会(Commission IX)组委、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中国天文学会理事,目前担任国际天文学会(IAU)光学红外技术分会(Division IX)组委、国际天文学会(IAU) 财务小组(FSC)成员(代表亚洲)和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同时担任ChJAA、天文学报和天文学进展等刊物的编委 。
朱永田研究员目前 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同时担任中国科学(物理和天文学)和天文学进展刊物编委。
栗效东常务副所长和李国平研究员担任江苏天文学会理事。
人才培养
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天体物理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点。 现有导师近 30名,在学的研究生共51名,其中博士生10名。
研究所培养毕业了一批优秀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 5年研究生发表SCI/EI论文31篇;院长优秀奖1人.次; 刘永龄奖学金特别奖 1人.次;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1人.次;南京分院 伍宜孙奖学金 2人 .次 ;获院研究生院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2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