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进等连线慰问南极科考内陆队天文队员

  12月3日,第24届东亚亚毫米波接收机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紫金山天文台台长赵长印,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宫雪非等,通过连线慰问了中国科学院正在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任务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队天文队员李正阳、张翼龙、孙士杰和李运。

  常进在听取了天文科考队员们关于此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主要任务及目前日常工作的简要汇报后表示,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是独一无二的地面亚毫米波和光学红外天文观测优良台址,中国天文学家在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计划支持下,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开辟了南极天文观测新窗口,并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他肯定了历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队的顽强拼搏精神和突出贡献,亲切叮嘱科考队员沉稳面对南极内陆恶劣气候和艰苦条件的挑战,保重身体,安全第一,鼓励他们勇担使命,攻坚克难,并预祝他们圆满完成此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任务。赵长印、宫雪非也分别向天文科考队员表达了关切慰问,希望他们继续发扬拼搏精神,精诚合作,勇毅前行,圆满成功,平安凯旋。4位天文科考队员表示,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攀科学高峰,坚决完成任务。

  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11月1日从上海启航,于12月1日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科学院4位天文科考队员将于10余天后,随南极科考内陆队奔赴中国南极昆仑站,执行南极内陆太赫兹天文和光学天文等科考任务。这也是中国天文学家第12次组队开展南极内陆天文科考。前期天文内陆科考不仅有力证实了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是太赫兹远红外天文和光学红外天文最佳地面观测台址,同时通过安装运行一系列中小型望远镜,在引力波光学对应体追踪、系外行星搜寻以及太赫兹信号收发和天文试观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中国将来在南极昆仑站建设更大规模的天文观测设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将历时5个多月,预计2024年4月返回。

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队天文队员在中国南极中山站。左起:李运(南京天光所)、孙士杰(国家天文台)、李正阳(南京天光所)、张翼龙(紫金山天文台)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