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职工代表胡企千研究员讲话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老职工代表 胡企千研究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光所从轰轰烈烈、意气风发58年诞生起,直到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经过了50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科研成绩。值此全所上下热烈庆祝建所50周年之际,我和大家一样,心情无比激动,在此谈谈作为退休科研人员的一些感想。

  
我所建所宗旨定位为大型天文精密观测设备的研制基地,这是与基础科学、国防科研以及空间技术密切相关的一个科研基地,是一个从事高科技研究的研究所。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大家都为能从事这样的事业而感到无比光荣。 值此所庆之际,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天光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成长,并为祖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谈到我所科研力量的成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顾,一是技术的发展和科研成绩的取得,二是科研队伍的成长,三是科研环境的改善。

  
我是1967年来天光所的前身天文仪器厂工作的。当时虽然建厂不到十年,但在老一辈科研人员(如苏定强、胡宁生、张俊德、李德培、李挺、黄铁琴、郭乃竖、包可人、周必方、王亚男等)的不懈努力下,白手起家,在望远镜光机设计和加工、望远镜随动控制技术方面已经建立了初步基础,并掌握了像光学镀膜、干涉偏振滤光器和一般精度光学码盘的研制等技术;天文仪器研制基地已初具规模。这一时代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虽然物质匮乏,生活水准低下,科研设备简陋,但人人兢兢业业,奋发向上,钻研业务、不计名利得失,自觉加班通宵达旦,上夜校步行十几公里。但是毕竟由于技术力量的不足和国家底子的薄弱,当时只能研制60厘米级以下的望远镜。

  
让我们再看看今日,不但以2.16望远镜为代表的大中型天文观测设备,包括1.2红外望远镜、太阳磁场望远镜、太阳色球望远镜和精细结构望远镜,1.2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等,都在为天文事业继续发挥作用,而且4以上级的、具有自主高科技知识产权的、同时采用薄镜面和拼镜面主动光学技术的 LAMOST望远镜已经初步建成。只要去现场参观过的人,都感受到该设备规模巨大、技术精到,无不为之惊叹不已,感慨万千。这是何等的振奋人心,何等的令人鼓舞!LAMOST望远镜的建成充分说明:天光所的人不比其它所的人笨,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跟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话虽如此,但是在此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必须明白大型设备的研制必须得到国家强大的财力支持,而在争取立项、争取经费上充满了激列的竟争;另外,其中还不得不采用一些进口的器件和工艺(我们并不一概排斥直接利用先进的国外技术),这些问题在我们今后的研制工作中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但是这些毕竟是支流,只要我们有党的正确的领导,有正确的办所方针和科学的战略目标,提倡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和坚忍不拔的科研攻关精神,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

  
至于天光所科研队伍的不断壮大,特别是年轻的有学位的科研人员的不断加入,以及科研环境的明显改善,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已由领导总结,无需多讲。我只想对年轻的同志讲一句:如果说过去老一辈的科研人员用的是六位对数表和手摇计算机,查资料要赶到南京图书馆,晚上要步行十几公里去充电,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可以做出如此大的成绩,使天光所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那么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方便应用的今天的你们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辉煌!希望你们接好班,为天光所的兴旺发达、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为祖国的天文仪器事业多做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