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鉴
【概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天光所)是我国天文与光学高新技术的重要科研和发展基地、国家大中型天文望远镜及仪器设备的研制基地,以及天文技术与方法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拥有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是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至2021年底,南京天光所共有在职职工20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4人、技术工人55人。有两院院士3人(1人兼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有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1人。2021年,9人进入“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遴选终审,2人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资助。
设有“天文学”、“光学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和“天体物理”、“天文技术与方法”、“精密仪器及机械”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个“电子信息”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点,并设有“天文学”、“光学工程”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39人,在学研究生73人(其中硕士生50人、博士生23人),在站博士后7人。
【科研项目】2021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3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6项(新增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0项(新增2项)、天文联合培育4项、天文联合重点3项、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项、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1项,新增委托研制项目43项。
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CPI-C)通过初样设计评审,巡天模块无缝光谱组件转入初样鉴定件研制;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卫星的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正样研制顺利;持续运行和维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获2021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二等奖,为稳定产出高质量观测数据和重大科学成果提供保障,同时积极推进LAMOST二期工程;中国与西班牙天文合作重大项目“西班牙10米望远镜GTC高分辨率超稳定光谱仪研制”成功立项;与加州理工学院合作的帕洛马天文台Hale望远镜新一代光谱仪(NGPS)研制方案通过国际评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项目三十米望远镜(TMT)镜面加工和宽视场成像光谱仪研制;为国内大学和天文台研制的口径分别为2.5米、1.9米、1.6米和1.2米的望远镜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南极AST3-3望远镜在云南姚安开展测试观测,首套极区碎片监测系统通过验收并参加第38次南极科考实现越冬观测;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完成产品样机并通过中国计量院检定;在天文和空间光学先进制造技术、大型望远镜子镜加工技术、大口径高精度光学薄膜、超分辨成像、天体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均取得新进展;各类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均进展顺利。
【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极端环境下天文仪器驱动系统非线性干扰补偿与潜隐故障无缝自愈技术及其应用”和“中国小望远镜阵列CSTAR”进入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拟授奖之列,南极巡天望远镜研制团队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此外,申请发明专利40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提交PCT2件;授权发明专利20件,澳大利亚革新专利1件;发表论文56篇;合作完成著作《Physical Optics》(book chapter)。
【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地区)合作。成功举办第九届海峡两岸天文望远镜及仪器学术研讨会、“崔向群星”命名仪式暨中国大型光学望远镜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学术活动,全年举办了20次线下学术报告;此外,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积极参加中国天文学会年会和SCAR国际会议等学术交流研讨。
【科研条件建设】为推进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项目,同时服务于中等尺度天文望远镜研制项目,研究所持续推进5米环抛机、共相拼接平台、2.5米镀膜机、3.2米箱式真空镀膜机的研制和建设。麒麟新园区建设方面,还建科研实验楼项目进入收尾和验收阶段,“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平台项目顺利开工,自筹自建十万级洁净实验环境建设项目获得院基建批复并完成立项工作。研究所进一步加强各类体系建设,通过质量体系资格认证,完成网络信息化平台系统二级等保备案。
【科教融合】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的主要承建单位之一,完成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建设方案论证、师资队伍组建和课程建设等工作,为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相关领域青年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