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扬子晚报】[江苏好声音]政协委员崔向群:惊喜近年“科幻热”,期待更多青少年投身科学事业

[video:31142b53bff5e84721db5bce990eb10c]

  距离北京150多公里的河北兴隆县,国家大科学装置LAMOST(郭守敬望远镜)正在遥望银河系深处,以迄今人类世界最大口径兼备最大视场,同时捕捉4000个遥远天体的光谱。中国的天文学家们通过这件领先世界的设备,漫步宇宙、追星逐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大科学装置LAMOST运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崔向群告诉记者,LAMOST正式巡天以来,已经让银河系的已知范围扩大了两倍。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记者 张可 文/摄

“郭守敬”巡天近7年,银河系已知范围扩大了2倍

  LAMOST以我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命名。“这个项目2009年建成通过验收,当时很多老一辈天文学家感慨,中国终于可以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和大视场天文学研究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崔向群介绍,郭守敬望远镜是中国天文学家自主发明的新型望远镜(王-苏光学系统),其先进之处在于它的大视场兼备大口径,可在焦面上放置4000根光纤,同时获得4000个遥远天体的光谱。“获取光谱,就像‘户口普查’,详细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质量、速度、化学组成等科研数据。”

  2012年至2017年,郭守敬望远镜进行第一轮巡天,2018年到目前为第二轮巡天阶段。崔向群介绍,目前望远镜已经获得了上千万个天体的光谱信息,包括得到了500多万恒星的精确参数数据,远远超过了全世界光谱巡天获得的光谱数总和。“这些天体数据大部分是我们银河系的,”崔向群说,“以前我们常说银河系的直径是10万光年,但通过郭守敬望远镜的观测,银河的已知范围已经扩大了2倍。”

  虽然郭守敬望远镜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也面临着其他先进国家追赶的压力。“这一点,我们在建设设计上就考虑到了,目前的郭守敬望远镜不仅可已经根据观测条件‘打包搬家’,搬家后功能会继续升级,第二轮巡天结束后我们会考虑这件事。”崔向群说。

80后儿子向女天文学家妈妈推荐“《流浪地球》你一定要去看看”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广受好评的科幻作品,“科幻迷”的群体也逐渐扩大。“我儿子是80后,他跟说我‘《流浪地球》你一定要去看看’,两会结束后我准备听他的去补这一课。”崔向群告诉记者,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1到3她都买回家了,还没详细地读但已经大致翻阅了。“情节很吸引人,也有很多专业知识,从科普的角度来说,真的很赞。”

  崔向群认为,科幻类题材在国内的火热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说明大家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处于宇宙中什么位置、未来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还是非常关心的。”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天文学家,能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但也会有“知道得越多就越感到自己无知”的感触。“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个有一个技术爆炸,但目前对星体、宇宙,我们尚无力改变任何自然规律。”

她呼吁多年的“南京天文馆”暂选址花神湖,已经进入立项阶段

  崔向群出生在重庆,上大学就来到南京,期间除了3年工作、外出学习的9年,几十年来都生活在南京。“虽然我现在还有川渝口音,但我早已把自己当做南京人了。而南京也是中国现代天文学等多项基础科学的诞生地,这也是一种缘分。”

  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当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会的她,曾经提交一份建议,希望南京建立一座“南京天文馆”。“从科普的角度来说,一个天文、一个生物,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南京已经有古生物博物馆了,但一直还没有天文馆,比较可惜。”自从提出这一建议后,她一直在为“南京天文馆”奔走呼吁,希望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南京做点什么。

  崔向群努力的得到了各方支持。“目前我得到的消息是南京市处于保护钟山风景区的要求,把原来的‘天文馆’建议一分为二,紫金山天文台打造‘天文历史博物馆’,花神湖建现代化的天文馆,我觉得和科技馆建在一起也很好。”

  今年的全国两会,崔向群作为政协委员的提案也与南京有关。她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政策引导、支持、国产的精密科学仪器的发展。“上年纪的人都知道,南京曾有全国首屈一指的国产光学设备产业基础,但因受到进口设备的冲击,没有能力进一步研发升级,渐渐失去了市场化的机遇,我希望国家能够重视这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