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电子报】两会专访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精密仪器产业只有创新领先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4.jpg

  “通过多年的积累,我国精密仪器在某些技术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如果能持续得到支持,不断创新,有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近年来,一些本来已经发展得较好的国产精密仪器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已经或者正在面临消亡。”

  崔向群告诉记者,仪器科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极快,可以带动多学科发展的学科。中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的王大珩院士曾用“看似配角,实为核心”来强调仪器仪表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他指出:“仪器不是机器,仪器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而机器只能改造却不能认识世界;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的‘战斗力’和社会生活中的‘物化法官’。”王大珩院士还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中国科学技术要像蛟龙一样腾飞,这条蛟龙的头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则是蛟龙的眼睛,要画龙点睛。”

  崔向群表示,精密仪器产业的自身特点是规模和市场不大,但是吸收和应用新技术成果最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主研制了各种类型的精密仪器,其中一些仪器虽较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在性能上存在差距,但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如今,我国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投入高,科研团队获得的经费支持多,有能力购买国外最先进的仪器是好事,但因为有钱了购买进口仪器现象非常普遍,放眼望去,各实验室配备的基本都是进口仪器。这对国产仪器的发展造成不利,对国家的基础能力提升不利,也形成在科学仪器方面对国外的依赖,造成了技术安全方面的隐患。

  目前,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科技部设立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已经注重了大型专用仪器的自主创新和研发。应用更多和更普遍的精密测量和实验室仪器完全由市场供求调节,但有的国产仪器即便价格便宜很多,也因为性能竞争不过外国仪器逐渐消亡。国产仪器如果不能维持创新上的领先,将失去持续发展的机会。

  “自主创新和研制的仪器,只有通过不断被应用,在实践中不断被改进,才能在不断完善中进步。”崔向群强调,“我们不必每样产品和技术都自己发展,但对于重要仪器设备以及关键技术,还需要自己掌握和具有研制能力。一些重要的科学实验和测试精密仪器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需要得到国家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这方面需要国家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