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我国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大的恒星级黑洞
LB-1的艺术想象图。新华社发(喻京川 绘)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8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
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LB-1的艺术想象图,中心黑色的点表示黑洞, 周围红色的圆盘代表截断的吸积盘,右下蓝色天体是伴星B型星。新华社发(喻京川 绘)
11月27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研究员、论文第一作者刘继峰在发布会上发布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科学成果。新华社发
LB-1和引力波并合事件、X射线方法发现的黑洞的质量分布。新华社发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研究员、论文第一作者刘继峰在发布会上发布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科学成果。新华社发
11月27日,论文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研究员刘继峰(右一)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陆由俊,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Roberto Soria,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教授李向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论文通讯作者张昊彤(从左到右)在发布会上回答提问。新华社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8日宣布,该台研究团队依托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个迄今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这个黑洞质量约为太阳70倍,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如同一个宇宙“吞噬之口”,连光也无法逃逸。根据质量不同,黑洞一般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其中,恒星级黑洞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是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居民”,理论预言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
但天文学家迄今仅在银河系发现约20颗恒星级黑洞,且质量均小于20倍太阳质量,需通过黑洞吸积伴星气体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当前主流的恒星演化理论预言,在太阳金属丰度下只能形成最大为2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
2016年秋季开始,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开展双星课题研究,发现在距离地球约1.4万光年的一个X射线辐射宁静的双星系统(LB-1)中,一颗8倍太阳质量的蓝色恒星围绕一个“看不见的天体”做着周期性运动。不同寻常的光谱特征表明,那个“看不见的天体”极可能是一个黑洞。研究人员随后进一步确认了LB-1的光谱性质,计算出该黑洞质量大约是太阳的70倍。
刘继峰表示,这颗新发现黑洞的质量已经进入了现有恒星演化理论的“禁区”。借助郭守敬望远镜超高的观测效率,天文学家未来还有望发现一大批“深藏不露”的黑洞。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台长大卫·雷茨评论说,在银河系内发现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将迫使天文学家改写恒星级黑洞的形成模型。
该研究成果28日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