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科学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建议进一步加强科研道德建设 抵制学术不端

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崔向群 受访者供图
 
  “有些科研人员受利益驱动,不去追求学术创新,通过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用他人的科研成果不提不引用等方式制造学术'成果',获得科研经费和职称晋升,这种学术异化现象造成国家有限的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学术研究的产出率低下,也是对其个人自身学术生命的浪费。”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针对学术不端发声。
  同时,崔向群指出,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声誉和社会公信力,并对国际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对这些违反科研道德的现象,如果不加大力度予以解决,不仅会影响科技工作者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对整个科技创新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崔向群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爱国奉献、求实创新、顽强拼搏、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与我国历来重视宣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学风建设的主旋律是分不开的,尤其国家相关方面近年来一直在加强科研道德和学风制度建设。 
  国家各部门针对学术不端,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
  但是,崔向群指出,应清醒地看到,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及高校等对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往往单方面来自媒体曝光、权益受侵害的一方或举报者的举报,且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力度往往不够,未能起到足够的作用。 
  造假、剽窃、虚假宣传、应用他人的科研成果但不提不引用等违反科研道德的行为在科研工作中仍时有发生。特别是用了他人的科研成果却不提不引用的不道德和不规范行为在技术领域比较多和突出。
  更重要的是,由于学术泡沫的“制造”成本远远低于学术精品的“生产”成本,学术不端低风险、高收益的错误导向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秩序,严重腐蚀和瓦解着学术队伍,消磨学术创新的动力。而且科研领域的教师如果自身学术道德素质不高,其“身教”将对学生造成误导甚至摧残,对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公平公正的学术秩序,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应加强科研道德建设,崔向群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首先,加强科研道德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提倡维护学术尊严和科学家声誉的自觉意识。 
  特别是要重视对年轻科研人员的科研道德规范教育,防止其由于道德上的迷茫、价值观的混乱一时经受不住利益诱惑而沾染学术“污点”。强调为人师表,加强对教师科研道德培训,建议将相关内容考核纳入教师上岗培训及资质认定工作中。 
  其次,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管理加强法制意识,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和正当权益。
  再次,进一步推进完善科研道德建设的体制机制,通过抽查巡查等形式主动积极地开展监督,加大监督执行力。
  最后,实施有效的惩戒措施。尤其建议对篡改、捏造、剽窃和虚假评审这几类普遍认同的最为恶劣的不端行为,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对应用他人成果(包括文章、专利等)不说明和不引用也要加强教育和处罚,出台更加规范详细的管理措施,使我国科研队伍中普遍养成良好的科研道德行为习惯。”崔向群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