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上万个类星体

   类星体是银河系外发光巨大的遥远天体,其能源来自于其中心超大质量黑洞所吸积周围物质释放的巨大引力能,是研究遥远宇宙的重要探针。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类星体巡天是由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展的一项LAMOST光谱巡天重点课题。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团队继2016年发表从LAMOST第一期释放数据中证认发现的1180个新类星体之后,2018年4月10日在美国天文学杂志(Astronomical Journal, 2018, 155, 189)又发表了第二期和第三期释放数据中类星体巡天的证认结果,共发现12126个类星体。原北京大学博士后董晓怡为论文第一作者。 

  从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LAMOST观测获得的第二期和第三期数据中,吴学兵团队经过数据处理和人工检查,共证认了19935个类星体,其中12126个为独立发现。这些类星体的平均红移为1.5,最高红移为5。这12126个类星体中,8100个类星体被郭守敬望远镜唯一发现,4026个类星体被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美国斯隆数字巡天(SDSS)计划共同发现,即它们也包括在SDSS在2014年后公布的第12期和14期释放数据中。吴学兵团队还对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唯一发现的8100个类星体中信噪比较好的6887个类星体进行了光谱拟合,给出了这些类星体的连续谱和发射线参数,并估算出了其中心黑洞质量(大多在千万倍到百亿倍太阳质量之间)。这些结果将对大样本类星体的统计研究提供重要帮助。

  

 

  1: 两个LAMOST类星体光谱(红色)SDSS测光数据(黑色)的比较。蓝色曲线是拟合的连续谱。 

      

  2LAMOST类星体的红移和黑洞质量分布及与SDSS类星体(灰色点)的比较。深蓝色、红色和浅蓝色分别代表用氢(Hβ)、镁(MgII)和碳(CIV)发射线得到的黑洞质量。   

    该团队正在对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LAMOST观测获得的第四期和第五期数据进行分析,有望发现更多的类星体。 

  本研究得到科技部973项目、重点研发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信息来源: LAMOST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