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LAMOST类星体巡天最新数据发布

        近日,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领导的团队发布了最新的LAMOST类星体巡天星表,并发表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ApJS, 2019, 240, 1)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博士后姚苏。这是吴学兵团队第三次发布LAMOST类星体巡天星表数据,此次发布的星表共包含了LAMOST20159月至20176月期间观测的19253个类星体光谱数据,其中11458个类星体是由LAMOST独立发现,8162个类星体是被LAMOST首次发现的。该团队还对观测到的类星体光谱进行了数据分析,估算了这些类星体中心超大黑洞的质量。 

  目前的天文观测发现绝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普遍存在着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的质量从几十万到上百亿个太阳质量。当这些星系中心黑洞的周围有丰富气体时,气体会被黑洞的强引力所吸引,形成围绕黑洞的吸积盘并最终被黑洞吞噬。在此过程中,气体的部分引力势能被转化为强大的电磁辐射能量释放出来,这样的星系中心被称为活动星系核。类星体是光度最高、释放能量最强的一类活动星系核,它们的光度可以高达普通星系光度的数万倍,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持续发光天体。类星体释放的巨大辐射,不仅使它能帮助我们探索遥远宇宙,同时也影响着它自身所在星系以及周围环境,是研究星系和宇宙环境在不同时期演变情况的重要探针。 

  自从第一颗类星体3C 2731963年被人类发现以来,天文学家们努力发现更多类星体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近年来随着大型巡天项目的启动,越来越多的类星体被发现。LAMOST类星体巡天项目从2012年正式开始,到目前已经释放了五年观测数据。共计证认了42552个类星体,其中距离最远的类星体红移为4.8。这些类星体中,有24764个是LAMOST独立发现的,17128个是被LAMOST首次发现。这些结果使得LAMOST类星体巡天成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类星体数目第二多的巡天项目,仅次于美国斯隆数字巡天(SDSS)LAMOST类星体巡天项目不仅增加了已知类星体的数目,而且还为研究类星体光谱变化、发现特殊类星体等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光谱数据。2018年北京大学吴学兵团队杨倩等人利用LAMOST巡天数据和SDSS数据,发现了21个新的变脸类星体,使这类特殊天体的数目增加了一倍,为研究活动星系核演化提供了更大的样本。随着LAMOST二期光谱巡天的继续进行,预计LAMOST在将来还会发现更多的类星体,为利用遥远类星体来研究宇宙演化作出更大贡献。  

  论文链接:http://ads.bao.ac.cn/abs/2019ApJS..240....6Y。 

  LAMOST类星体巡天数据网页:http://explore.china-vo.org/data/lamost-quasar/

  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类星体3C 273,它同时也是人类认证的第一个类星体。(图片来源ESA/Hubble & NASA 

  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的示意图。(图片来源:ESO/M. Kornmesser

 

  最新发布的LAMOST类星体(蓝色)以及2012年至2017年期间LAMOST观测的所有类星体(黑色)的光度和红移范围分布图Yao et al.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