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胡中文副研究员圆满完成南极科考任务返宁

3月23日晚,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领导一行专程前往南京禄口机场迎接刚刚结束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之旅凯旋归来的胡中文副研究员。

胡中文副研究员于去年10月底启程奔赴南极参加南极内陆天文科考,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辛跋涉随中国第26次南极内陆科考队成功登顶被誉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最高点DOME A。在Dome A的21个日日夜夜,胡中文副研究员与天津师范大学的商朝晖教授一起在极低温缺氧的环境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天文科考计划任务:维护和更新DOME A既有的天文仪器,包括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国之星”望远镜CSTAR、国际合作项目南极高原自动台址测量舱(PLATO)、测量近地面大气湍流和边界层的SNODAR等;安装太赫兹傅立叶变换频谱仪(FTS)、测量近地面100米大气湍动的月光闪烁仪SHABAR、气象站、新的监测云量的高分辨率摄像头HRCAM等新的天文仪器,已传回多幅利用HRCAM拍摄的云量监测图像;为我国正在研制的更大口径的南极施密特望远镜AST3(3台主镜为68厘米,入瞳直径为50厘米的大视场望远镜)进行选址和地基准备。

胡中文副研究员还在中山站安装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委托南京天光所研制的我国首台南极极光光谱仪。这台光谱仪可实现最多30个时间段的不同曝光参数设置,软件也可依据极光亮度自动调整曝光参数。它可以通过观测极光了解高空大气层的磁场,分析极光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为我们揭开更多的太阳风活动规律。极光光谱仪已试运行,并拍到了首次极光光谱。

此次科考还取回了CSTAR去年越冬观测的数据盘。由于南京天光所的宫雪非副研究员在第25次南极科考工作中修复天文发电舱和CSTAR,使CSTAR的持续工作时间创下了新的记录,天文学家们期待从此次科考带回的数据中获取更多的科学成果,发现更多的变源,为我国南极天文台的建立进一步提供丰富的实测结果。

此次南极天文科考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建设南极天文台的进程。南京天光所正在进行首台AST3南极望远镜的研制,目前已经基本完成,预计将随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队运往DOME A,将成为南极内陆第一台全自动跟踪远程遥控望远镜。

未来5年,南京天光所还将研制2米~4米级光学红外望远镜、为建设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南极天文台积极贡献力量。 

相关报道:中国科学院院网站——南京天光所科研人员圆满完成南极科考任务返宁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网站——南极科考天文队员载誉归来

胡中文在DOME A的工作现场

胡中文(左)与商朝晖(右)在昆仑站

抵达南京禄口机场

胡中文与前去迎接的所领导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