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频率梳研制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报告题目:天文频率梳研制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报告人:张志刚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时 间:2014年9月26日(星期五)下午3:00
地 点:南京天光所办公实验大楼二楼会议室
报告摘要:天文频率梳是一种基于激光频率梳的新型光谱定标装置。目前只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马普所、美国国家标准局等少数机构研究机构研制。但是,要达到类地行星探测的定标精度,天文频率梳仍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①边模抑制比②扩谱范围③光斑质量与定标④长期稳定性。报告介绍北京大学针对兴隆基地2.16米望远镜和高分辨率光谱仪提出的解决方案和目前研究进展。
张志刚,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教授、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982年与1984年在北京工业大学分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工业大学讲师、日本国财团法人产业创造研究所客员研究员、日本国经济产业省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NEDO Fellow、天津大学教授。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法国傅立叶大学、日本国北海道大学做访问教授,
近年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半导体量子阱超快非线性光学性质、超高重复频率掺铒光纤飞秒激光器和掺镱光纤飞秒激光器的频率梳技术、光纤时频远距离传输和时间同步技术等,在超宽带配对啁啾镜的设计和制备、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色散测量、超高重复频率激光器和频率梳等关键技术上有创新。研制的高重复频率掺铒和掺镱光纤激光器重复频率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主持和参加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课题、 973、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飞秒激光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参著Springer出版社专著两部。获教育部2003年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起兼任《科学通报》编委,《光学学报》常务编委,《High Power Lasers》编委任2006、2007、2008、2012、2013、2014年CLEO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201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