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

中国广播网:世界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竣工验收

   图为我国建成世界最大口径大视场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建筑外景。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广网北京6月4日消息(记者王延辉)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项目今天(4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国家竣工验收。验收委员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中科院等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LAMOST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白春礼任主任委员。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是我国自主创新设计、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的新型大视场兼备大口径的光学天文望远镜。视场为5度(相近口径的常规天文望远镜视场小于1度),口径大于6米。光学系统由反射改正镜、球面镜和焦面三个部分构成。一次观测最多可同时获得4000个天体光谱。

   6月4日,参观者在观看望远镜部分设备。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常规望远镜口径大的视场很小,视场大的口径却难以做大。这使得“大视场兼备大口径”成为长期以来天文望远镜技术中的一个难题,也是众多天文学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著名天文学家王绶?院士和苏定强院士敏锐地觉察到国际天文界对大样本光谱观测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大视场与大口径兼备的天文望远镜新概念及初步方案,经崔向群、褚耀泉、王亚男进一步细化和论证,形成了最后的具体方案。我国天文学家独创的LAMOST这种新型望远镜,被国际上誉为“地面大视场大口径望远镜的最佳方案”创造性地将40多米长的镜筒固定,并用主动光学技术实时产生非球面面形不断变化的高精度镜面??突破了半个世纪以来大口径和大视场难以兼备的瓶颈。

   但是为了实现这一创新思想,必须攻克大量世界级技术难题,在世界上:首次在一块大镜面上同时应用薄变形镜面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控制镜面面形精度达发丝的数千分之一);首次实现六角形的主动可变形镜;首次在一个光学系统中同时采用两块大口径拼接镜面;首次应用4000根光纤定位技术(同类设备目前仅640根)。这些都是开世界天文技术历史之先河。此外,8米高精度大型地平式跟踪机架、多目标光纤光谱技术、海量数据处理等均为世界前沿技术,掌握的国家屈指可数。

   6月4日,工作人员在介绍望远镜部分设备。新华社记者汪永基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LAMOST项目的研制成功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她的建成,将中国望远镜研制技术推到了世界前沿的顶峰”,“LAMOST的成功,不但是中国科技界的胜利,也是整个国际天文界的胜利”。验收专家认为,LAMOST全体人员全面优质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其中望远镜光学像质、跟踪指向精度显著优于设计指标,表明LAMOST已具备甚至超过了预期能力,成为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LAMOST代表了我国大型光学精密仪器的最高水平,是我国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她将使人类观测天体光谱的数目提高一个数量级(至千万量级),使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将对宇宙起源、星系形成与演化、银河系结构、恒星形成与演化等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为我国研制巨型望远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国跻身于国际天文技术前沿,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自主研制巨型望远镜能力的国家之一。

 

(文章来源:中广网)